蘋果造車失敗但小米卻大獲成功 外媒道出了背後原因
【CNMO科技消息】幾年前,關於蘋果進軍汽車行業的傳聞曾引起廣泛關注,外界猜測這家科技巨頭可能與現代、起亞、保時捷、比亞迪、豐田等車企展開合作。然而,2024年初,有消息稱蘋果正式終止造車項目,大約600名員工或被裁撤,或被調往公司其他部門。
盡管“iCar”最終未能問世,但蘋果的競爭對手之一——小米,已成功將自己的電動車推向市場。自2024年3月上市以來,小米SU7在中國的銷量已達13.5萬輛,成為新能源市場的一匹黑馬。
相比單一設備,如今的科技公司更傾向於打造完整的生態體係。無論是iPhone與Mac的協同工作,還是Galaxy手機與三星電視的無縫連接,生態係統已成為提升用戶體驗的重要一環。汽車也不例外,如今消費者在選購新車時,CarPlay和Android Auto的支持已成關鍵考量因素。
在外媒Carscoops看來,小米能在短時間內成功推出SU7,離不開中國強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。國內電動車行業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政策扶持,供應鏈高度本土化。小米與全球領先的電池製造商比亞迪、寧德時代達成合作,並在前期獲得了北汽的支持,使得SU7的生產和交付效率大幅提升。目前,小米汽車的第二款車型——YU7已在規劃之中,同時新工廠也在建設當中,小米的造車版圖正快速擴張。
盡管小米SU7取得了亮眼的銷量,但競爭仍然激烈。國內不僅有華為牽手多家車企強勢入局,國際市場上,特斯拉、奔馳、寶馬等品牌也在加碼新能源領域。不過,小米SU7在價格和技術上具備強大競爭力。售價僅3萬美元起的SU7,不僅外觀酷似保時捷,智能化體驗也處於行業領先水平。有趣的是,自SU7上市以來,保時捷在中國的銷量已下降30%。
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
(本文來自於手機中國)
社科院預測今年GDP增長7.7%|社科院|GDP|增長7.7%
海關總署:我國經濟發展對外貿依存度進一步回落|海關總署|進出口|外貿
三部委爭議拖後藥品流通改革 安徽模式遇阻|藥品招標|企業|流通
李克強:財政科研資金要用到刀刃上|科技創新|李克強|財政
央行部署經濟工作會議 專家稱穩健連貫性是基調|經濟工作|穩健|貨幣政策
統計局:2013年商品房銷售麵積比上年增長17.3%|商品房銷售麵積|2013年|房地產開發